藏在河东深巷里的“煤炉炒粉”,考验的是食客们的耐心

藏在河东深巷里的“煤炉炒粉”,考验的是食客们的耐心

藏在河东深巷里的“煤炉炒粉”,考验的是食客们的耐心

名字,是便于人们记忆的符号,人们容易对没有名字的事物印象不深。但梧州有一间粉店,不但位置偏僻,而且没有名字,却并未因此被人遗忘,反而因它的炒粉、汤粉让人“吃过返寻味”,让食客们对它印象更加深刻,熟客们都称其为“无名粉店”。jQb梧州南站

jQb梧州南站

“无名粉店”的老板娘霞姨 jQb梧州南站

“无名粉店”的老板娘霞姨曾是梧州市电筒厂的职工,20世纪80年代末,她辞职“下海”做饮食,一开始在河西开饮食店,后来到河东白屋巷口卖肠粉。那时附近的万寿宫市场刚建起来,不久霞姨干脆入室经营,在白屋二巷开了这间没有名字的饮食店,一直经营到现在。jQb梧州南站

jQb梧州南站

“无名粉店”就在这条白屋二巷里jQb梧州南站

刚开店时,霞姨夫妇既没有经验,也没有师傅教厨艺,只能自学。霞姨指着老伴才叔说:“当年并不像现在那么方便,想学什么上网一搜就能查到资料,他为了自学厨艺,经常跑到新华书店看烹饪类的书。那时候家里比较困难,为了省下买书的钱,每次看到值得参考的菜谱记不住时,他就喊上儿子一起去书店抄写菜谱,然后按菜谱一遍又一遍地试味,不满意就倒掉重新来。想起当年的艰辛,我就特别心疼。”说完这些话,霞姨眼眶都红了。jQb梧州南站

jQb梧州南站

“无名粉店”的老板才叔 jQb梧州南站

如今已过花甲之年的才叔和霞姨,将大部分的烹饪技巧教给儿媳阿婷。为了不让公婆太辛苦,阿婷包揽了店里大部分的活,但霞姨依然坚持每天早上6点到万寿宫菜市选购食材。霞姨火眼金睛挑出来的新鲜食材,是美味诞生的第一个关键。jQb梧州南站

jQb梧州南站

霞姨看着儿媳阿婷炒粉。jQb梧州南站

而第二个关键,就是用蜂窝煤炉来烹饪。用煤炉生火速度比较慢,而且难以精准控制火候,煤烧完了要全部夹出来换新的,现在很多饮食店都已不用这么麻烦的方法。为什么这家店还在坚持用这样的方法烹饪呢?jQb梧州南站

jQb梧州南站

蜂窝煤炉 jQb梧州南站

霞姨说:“因为煤炉火很旺盛,用煤炉炒出来的河粉够镬气,这是其他烹饪方法难以模仿的味道。由于煤炉温度很难控制,因此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来掌握技巧。温度是否合适,只能依靠经验判断,炉火太旺了,就要把锅拿开几秒钟或用铝片盖一下煤炉;温度不够了,就要加煤换煤。炒粉时需要不断颠勺,一来让所有食材受热均匀,二来即使放的油不多,河粉在锅里也不容易糊。直到河粉完全受热,再放酱油继续翻炒,最后才可以出锅。”jQb梧州南站

煤炉炒粉非常考验厨师的耐心,也很考验食客的耐心。美味是值得等待的,有些熟客宁愿花时间,也要等到煤炉炒粉。当然,霞姨也备着煤气灶,让赶时间的客人能按时吃完早餐去上班。jQb梧州南站

jQb梧州南站

猪杂炒粉jQb梧州南站

食客“鹏鹏”:这家店的粉是我吃过用煤炉来煮粉的店铺中最够火候的。大叔掌锅的把控,大婶对肉料的腌制及汤底的苛刻,使窝粉成了一道完美的搭配。从大学时带女同学来光顾,到现在拉着孩子来品尝老街坊的味道,我们长大了,夫妻档也老了。jQb梧州南站

jQb梧州南站

老友窝粉jQb梧州南站

食客“大禹”:师傅炒粉时很有耐心,不断翻炒,使刚出锅的炒粉很烫,够镬气,而且软嫩不油腻,可见所用的河粉厚薄程度也很讲究,薄了容易烂,厚了不入味。而搭配的猪杂无腥味,值得品尝。jQb梧州南站

地址:建设路白屋二巷七号(万寿宫市场直入200米左右)jQb梧州南站

总策划:刘CEOjQb梧州南站

推广:吴掌柜jQb梧州南站

图文:刺猬姐jQb梧州南站


jQb梧州南站